一、用药前诊断
(一)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感染:造成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常引发仔猪黄白痢、副伤寒、猪痢疾及仔猪红痢等。
病毒性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均会造成仔猪腹泻。
寄生虫性感染:在临床上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寄生虫有猪球虫、鞭虫、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等。
(二) 营养性腹泻
营养过敏性腹泻: 是由于仔猪日粮多为玉米——豆粕型饲粮,其中有能致仔猪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如大豆球蛋白、半球蛋白等,仔猪采食后,易发生超敏反应,引发腹泻。
抗营养因子性腹泻: 因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和脲酶,其中前者可与胰蛋白酶结合成不可逆性的复合物,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导致蛋白质进入大肠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败发酵引起腹泻。后者把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循环中氨浓度增高,损伤肠道黏膜,引发腹泻。
营养缺乏性腹泻: 仔猪饲料配比不平衡或猪只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摄取饲料的量不足等,均可造成猪只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硒、叶酸等),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下痢。
(三) 管理性腹泻
母猪管理不当: 母猪的不全价饲养,导致仔猪生后衰弱或在产前、产后饲喂过多的植物蛋白而使乳汁中蛋白质含量过多,母猪产前便秘,致使母猪食欲缺乏,奶水变性或不注重驱虫工作,致使母猪代谢失调,分泌母乳减少等均会引发仔猪的腹泻。
仔猪管理不当: 如果分娩舍温度阴暗潮湿,会引发应激性腹泻,过度限饲及过度饲喂,也会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另外,仔猪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胃酸分泌不足,胃内容物pH值较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而不利于消化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引发腹泻。消化酶的分泌过少,可导致乳糖、蛋白质消化不完全,也会诱发腹泻。同时由于仔猪免疫系统、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弱,加上仔猪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从而使胃肠道消化负担加重,易引发腹泻。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二、药物预防和治疗
(一) 药物预防的3项措施
做好产房的消毒工作: 对于准备进入产房的母猪,在进入产房前对母猪本身也要彻底地消毒,以减少母猪和环境污染对仔猪造成感染。
做好母子保健: 母猪怀孕期间要保证母猪的日粮供应平衡,让母猪吃好、喝好、睡好,产前、产后各1周的饲粮内按100克/头/天的量加入白头翁散,以提高母子的抗病能力。
在仔猪出生后的3天内,及时注射补血素,以防止仔猪缺铁、缺硒性腹泻。为预防仔猪由于消化机能不全而引发的腹泻,可在诱饲的饲料中加入一定的酸化剂和复合酶制剂,实践证明,在断奶前后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益生素,有利于防治腹泻的发生。
疫苗预防: 在母猪产前40和20天分别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预
防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在冬季,也可以在母猪产前4周和产前2周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苗。
(二) 药物治疗4原则
对腹泻的治疗原则是清查病因、整肠止泻、调理胃肠、对症治疗。
清查病因 对于细菌性肠道病,筛选合理的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如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穿心莲、黄连素等;
针对病毒性肠道病,在抗菌消炎的同时,可配伍白头翁、苦参、博落回、血见愁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中药注射液进行治疗;
寄生虫性腹泻可合理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驱虫药口服或肌注。球虫性腹泻可选用磺胺类药、地克珠利或盐霉素进行治疗。
整肠止泻: 当病猪排粪迟缓或者虽排恶臭稀粪而胃肠内仍积滞大量的异常内容物时,病初可选用人工盐、食盐加适量防腐消毒药内服,后期则以灌服液体石蜡为好。当患猪肠内积粪已基本排尽,粪的臭味不大时,可选用吸附剂和收敛剂如木炭末、矽碳银等内服。
调理肠胃: 为了恢复胃肠功能,可服用帮助消化的药物,常用的有胃蛋白酶、乳酶生、酵母、稀盐酸等。
对症治疗 为缓解病猪脱水和自体中毒,对于有饮欲的患猪可用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用,对于无饮欲且脱水的患猪可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进行静脉注射,当静脉注射确实有困难时,可进行腹腔注射,亦可通过胃导管灌服或直肠补给。